55万亩小麦进入抽穗扬花期,12万亩春播蔬菜连续移栽耕种,水稻育秧已敞开全面预备工作。4月,江苏省海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里,轰鸣的农机络绎于田间,无人机回旋扭转在低空,智能体系实时传输着土壤数据,科技与农业的深层次地交融正将春耕的“辛苦活”变成“才智活”,也为全年粮食蔬菜丰盈夯实根底。
几年来,产业园经过项目建造,搭建起“数字大田才智办理渠道”。经过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田间土壤墒情传感器、病虫测报仪、摄像头号设备搜集整合数据并上传,办理人员可实时精准把握田间“四情”,入驻渠道的农场主在手机上登录渠道,也可及时了解田间苗情、墒情、病虫情和灾情,然后及时精准对稻麦展开田间管护。现在,全市已有近800家农场入驻“数字大田才智办理渠道”。
前一段时间,翻开才智办理渠道,市农业乡村局高级工程师周卫发现坐落开发区品建村的三块麦田色彩较深长势偏旺,后期存在倒伏危险,一起生育期监测截图显现这三块地已零散扬花,处于赤霉病防治适期。很快,地块负责人刘林就接收到这一信息,及时采取了田间小麦赤霉病防治及抗倒伏预防措施。
“经过卫星遥感,现在咱们种田的数据越来越精准,比方我这块地凹凸落差有34厘米。”大公镇一家庭农场负责人周小兵说,他承包了1000亩农田培养水稻,这几天正使用卫星平田技能平坦秧池,为育秧做前期预备。周小兵驾驭拖拉机牵引“卫星平地机”,经过搭载的斗极体系实时收集地势数据:平坦地块凹凸相差34.49厘米,平坦方针高度海拔15.05米。智能控制器立行将这一些数据转化为作业指令,液压设备主动调理刮土铲高度、转移土方,完结“厘米级”精准作业,使得土地平坦凹凸差控制在2厘米内,较传统办法功率进步5倍以上,平坦合格率到达98%以上。
两亩多的秧池,周小兵四十分钟就完结平坦。“假设没有卫星平坦机,咱们只可以依托蓄水来平坦。那样的话,先上水然后找平,找平好了,还要把水放掉,然后要晒几天,晒干了才干开沟。”周小兵说,卫星平坦地块比原先的办法节省25%~30%的用水,还能育好禾苗,保证较高的出苗率。
产业园蔬菜培养相同展现出科技交融与立异实践。智能技能使用与全链条服务晋级,推进全市种菜向精准化、高效化跨进。李堡镇益园育苗中心首要展开叶菜类、茄果类、瓜类、豆类等四大类蔬菜的会集育苗,集成使用移动式苗床、精量耕种流水线、主动嫁接机等主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设备,完结优质种苗周年安稳出产。江苏农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温室大棚内布置了数字化智能监测设备,全天候收集土壤温湿度、空气光照强度等参数。工作人员可根据数据动态调整滴灌、喷灌及雾化培养体系,保证蔬菜成长环境最优化。经过雾化喷淋体系完结每株作物精准供水,较传统漫灌节水30%以上,不只节省人力本钱,削减肥料糟蹋,一起进步了农产品的质量。
一起,海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建立“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环绕大型化、智能化、绿色化,展开各类农机具推行、训练活动,稳步推进服务带动型适度规模经营,引领农业出产经营向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和绿色化方向开展,全力推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联接。市农机推行站站长赵月军说,“在粮食出产完结全程全面机械化的根底上,经过智能化农机进步咱们的作业质量,进步农机作业使用办理上的水准,可大大助推粮食单产提高。”